徐丰彩:从雷达专家到大湾区弄潮儿
从江苏农村到首都北京
从军区大院到活力迸发的东莞
曾拥有“雷达梦”的少年
如今成为了南国造梦者——
他是徐丰彩
曾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下
进军汽车、电器、机电工程等多个领域
如今又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不仅在技术研发一线发光发热
还建立了创新工作室
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
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2019年,徐丰彩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
雷达梦,清华情
1942年5月,徐丰彩出生于江苏省丰县徐堤口村。幼年时,徐丰彩常常听村里的老人们讲故事,讲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千里眼”和“顺风耳”。徐丰彩不解地询问“到底什么是千里眼、顺风耳”,村民们回答他是“一打雷就可以看很远的东西”“神秘又厉害”。后来,在书本中,他逐渐对雷达这一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憧憬之情,开始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高中时期,徐丰彩几乎次次考试排名第一。高考后填报志愿,他毫无犹豫地写下了“清华大学雷达专业”。
1961年,徐丰彩如愿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雷达专业。清华宽敞的校园环境与浓厚的学术氛围深刻地影响了这位从农村来到首都求学的学子。记忆中,清华令他感触最深的有几个画面:一是老校长蒋南翔看到学生们体重偏低,从东北调来了黄豆磨豆浆;二是物理助教钱启宇在辅导中对于理论、实践知识的贯通运用,尤其是对于像“焓”“熵”等热力学复杂艰深概念深入浅出的讲解,此类知识至今仍为徐丰彩所用;第三是教授“无线电技术基础”“微积分”等基础课程的老师们对于基础知识仔细、透彻的传授,为徐丰彩日后的科研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地基。
徐丰彩(右1)担纲研制的抗干扰频率捷变雷达
“那个时候我们学制是六年,高等数学就要学三年。我感觉搞科学研究,不明白数学,就相当于少了一条腿,而清华的老师们特别能够把高等数学这个看似很‘玄’的东西讲清楚,讲深刻。清华人的精神就是‘钉是钉,铆是铆’,不会‘差不多’,这些优秀的老师,正是培养清华学子认真治学品质的关键。”徐丰彩谈起这些场景,生动得仿若正在眼前。
值得一提的是,徐丰彩在大学期间的另一要事,是将原名“徐封彩”中的“封”改为“丰”。他说:“有封建的色彩不行,要改就改成丰富的‘丰’,寓意丰富多彩。”
投身军工,大放异彩
1968年9月,值毕业分配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四部在清华招选三人,徐丰彩就是其中之一。后来,徐丰彩又调任后勤部、总参兵种部。
“军队的风格鲜明,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纪律性强。第二个就是在干事的担当上,对于首长布置的任务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完成。”正是在那样讲求实干的氛围熏陶下,徐丰彩凭借其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精神,在关键岗位展现出了亮眼的成绩。
1982年3月7日,军部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战略讨论会,参加人员为我国各大研究院、高校有名的电子和雷达专家,时任国防部部长张爱萍主持会议。张爱萍介绍了以色列出动电子干扰机和轰炸机,在埃及上空飞行了30分钟,让埃及雷达失去探测能力,继而导致其制空能力全面崩盘的案例,并问道:“这一仗把我们打醒了,这就是新形势下的电子战。在座诸位均是我国著名的雷达专家,谁能研制出抗干扰的电子战雷达?”
台下一片沉默,整个下午、第二天一整天,没有人回应,会议仍在进行……第三天上午,一个年仅三十多岁、名不见经传的人举起手来,大声说:“我来搞!”这个人就是徐丰彩。张爱萍部长继续问:“你有什么办法?”徐丰彩回答:“研制抗干扰频率捷变雷达,这种雷达的频率可以不断变化,每秒钟变化1875次。”
会后的一个星期,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了文件,指令由徐丰彩所在的解放军总后勤部3326厂主导,27个军工单位配合,研制频率捷变雷达。
从1982年至1985年,四年时间,没有节假日,没有白天黑夜,在生活物资特别匮乏的岁月里,徐丰彩带领团队不断试验、论证,攻克了频率捷变大功率发射系统、冷/热跟踪系统、变容压控振荡器、场效应微波放大器等八个科研难题,频率捷变雷达研制成功了。
此后,空军拨派72架次飞机到国家靶场进行抗干扰试验,飞机上带着强干扰机在空中飞行。雷达一直自动锁定飞机,不论飞机高飞、低飞、空中翻转、在强电磁干扰条件下,雷达均自动跟踪飞机,精度达到了1.6~1.8密位。经严格测验,33个战术、技术指示全部合格,为我国军队电子战、抗干扰提供了先进装备,也为我国后续新雷达的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样板。该项成果于1988年5月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扎根东莞,初心不改
20世纪90年代,作为改革开放的“后起之秀”,东莞逐渐成为我国制造业重镇。1996年7月,东莞市大力推进汽车制造工业,作为科技引进人才,徐丰彩从总参兵种部到广东宏远集团汽车公司任副总经理,后担任广东宏远集团电器工业公司总经理、东莞市丰远电器公司董事长、东莞市宏泽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多个职务。从军事科研项目的主持人,到数家公司的布局管理者、风险把控人,行业的大跨度变化、身份的重大转向并没有让徐丰彩“乱了阵脚”,他不忘初心,写下五点公司经营要则,并严格要求自己遵照执行:“坚持科技创新,做专、精、特、新企业;坚持质量第一,不做假货;不偷税,不漏税;关爱员工,不拖欠员工工资,既要做好领导,又要把员工看成自己的家人;加强职工技能培训,实行企业技师制,把员工的增薪和技师级别挂钩。”
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同时,徐丰彩并未丢下自己科研的老本行。他发明研制了五大类特大型除静电、除毒、降温、加湿、恒湿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子、印刷、纺织、冶金、冷库、环保厂房和实验场,并出口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越南、印尼、孟加拉,为国内外2900多家企业所使用;此外,他还发明研制了“特大型极端气候环境实验室”和“特大型、全天候能见度实验室”等特大型军事装备实验室,模拟高空20000米的负55度超低温、淋雨、覆冰、冷雾、热雾、真雪花,对无人机、激光武器、红外武器进行试验,为国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的徐丰彩仍然在技术研究一线发光发热。在国家大力发展双碳经济的大背景与时代号召下,他创立东莞市华标新能源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东莞市锂电行业协会发起人和名誉会长,钻研锂离子动力电池,供300多家东莞锂行业互助借鉴;2017年,“徐丰彩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立,工作室吸纳了十名技术骨干,通过发挥劳模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积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难点问题,有效开展针对科技、管理、服务、经营等多层次的创新活动,推动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年龄在徐丰彩这里似乎按下了停止键,他好像永不疲倦,到处调研“找需求”,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从江苏农村到首都北京,从军区大院到活力迸发的东莞,他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和毅然迎接每次挑战的勇气是对坚韧和创业精神的最佳诠释。“东莞市是人杰地灵的地方,现在有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科院散裂中子源,有一大批知名高科技人才和科学家。现在,国家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大湾区人才济济,机会无处不在,但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地方生存下来,就必须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也要了解时代,认清社会的多面性,把握机遇,扶摇直上!”
2020年,东莞市南城总工会为“徐丰彩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揭牌
在徐丰彩看来,作为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一代人,他的人生轨迹与地区和时代的脉络紧密相连。访谈最后,徐丰彩提及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他将社会比作一棵大树,每个人都是树干中的一个个组成部分。“我们的任务正是根据主体需求,寻找不同的路径和解决方案,帮助这颗大树茁壮成长。清华的学生要有爱国情怀,要让‘又红又专’的底色在心中扎下根。”2019年,徐丰彩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还加入了东莞南城街道的莞邑百姓宣讲团,在与地方百姓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时,话至动情处,徐丰彩激动地说道:“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干,就是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
人物介绍
徐丰彩,我国著名雷达专家,历任雷达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3326厂厂长。现任东莞市宏泽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东莞市丰远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东莞市华标新能源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东莞市锂电行业协会名誉会长。近五年获得18项国家专利,其中8项国家发明专利。
依珠江,傍南海,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一批批清华校友选择在这片梦想的热土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他们当中,有改革先行者,以智慧、勇气和担当杀出一条血路,走出了一条阳光大道;有科技精英,创新创业矢志不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学成归国的科研人才,将海外先进技术引入大湾区;有基层工作者扎根城中村,一步一个脚印地助力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有港澳青年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
在大湾区各校友会协助下,我们策划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清华人”专题。这些故事不仅仅讲述了每位校友的奋斗历程,更展现出大湾区万千清华人的使命与担当。
推荐阅读